《候鳥》– 閱讀筆記

《候鳥》,20240405

– 陪女兒去圖書館,去看看有甚麼西西的作品。不知幾道是否是社區的細館,竟然不多,但就有《候鳥》與《織巢》,想起是好像是寫自己的家庭,便一併借來看看。

– 西西友人幫她拍的紀錄片,也叫《候鳥》,想來這小說和西西的成長應頗有關係了。

– 書中的主角林素素,大概可看作是西西自身。不過看何福仁的另一本書的介紹,書中的內容也有創作成份,故不能當是自傳般看。

– 書的前半部主要寫兒時主角在上海及鄉下的生活,有很多很生動的生活描寫。敍事者的視角是個兒童,故有些事情不會寫得很白,但讀者能從文字中猜到相關內容或社會背景。

– 素素在上海與鄉下間移動,與打仗有關。戰後回到上海生活,後來又因內戰變得困難,讀來讓人心酸。

– 西西以素素的敍事,就她在上海的故居有很細緻的描述,很有趣,也讓我想起最近讀的《我的喬治亞》。

– 有一部份寫解放軍入城前後的情況,令人印象很深刻。入城後新政權慢慢的接管管治,「藍衣人」的查家問宅,素素被邀請去參與晚飯上的慶祝會(其實是動員式的巡遊)的非人性遭遇,讀來其實讓人很鬱悶。

– 素素的爸爸先行去了「南方」(即香港),母親後來再帶主角、主角妹妹及外公外婆到南下。坐火車及在南邊城市(廣州?)旅館借宿的記錄,也是很深刻。在旅館隔壁有個撞鬼/鬼上身的故事,很是恐怖。

– 來到香港後,生活其實也過得很不容易。讀著素素描述家中的緊絀情況,爸爸日漸老去等,都讓人頗為揪心。素素的外公外婆先後離世,尤其是外婆的病情拖了蠻久,情節也有點不忍卒睹。

– 西西寫土瓜灣當時的街道、附近的生活,也寫學校(應是協恩的變奏),也寫坐巴士到新界鄉郊遊玩,是五十年代的重要記錄。她寫到木屋區大火,寫到打大颱風等,都不難聯想到五、六十年代香港的一些大事件。不管是素素也好、西西也好,這「候鳥」來到了香港也在此落地生根,見證了這城市的變遷,也參與到這城市的建設。

– 寫到會考、校長因其成績勸她不要讀化學(也意味著放棄讀大學的想法)等,看到有家庭現實的考量,也有某種不甘心在裡邊。

– 這書的文字非常平易近人,讀來也不像是數十年前寫的作品,讓我不無吃驚。後記中西西交待到,作品最早是1981年在報紙連載,後因篇幅太長不得不刪減遷就。後來洪範把原版出版了,已經是1991年的事了。

– 想起我家庭中,母親一放也是從廣州過來,但來的時間較西西晚了十年左右。這種遷移造就了一個時期的香港,而像西西在後記中提到,遷移也一直在持續(她當時應該是指八九年後的香港吧),現在讀來也就不無唏噓了。

– 在寫素素跟爸爸坐巴士去郊遊時,素素也素示這座城市很美麗,我想今天的香港人應很感激西西留下了這樣的判語,有些時候也會認同她的想法。

– 也借了《織巢》,可趁機再讀多本西西的作品,認識一下她筆下的家族故事、以及香港。